未央宫内,刘邦躺在龙榻上,面色蜡黄,气息奄奄。
那一支射中他胸口的箭矢己然取去,但溃烂的伤口和连日的高烧正在吞噬这位大汉开国皇帝最后的生命。
吕雉跪在榻前,紧握着丈夫冰冷的手。
三十余年夫妻,从沛县那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夫人到如今母仪天下的皇后,她与刘邦共同经历了太多。
然而此刻,她心中翻涌的不是悲伤,而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。
“陛下,”吕雉低声问道,“若您百年之后,萧何也去世了,谁可代为相国?”
刘邦微弱地回答:“曹参可。”
“曹参之后呢?”
“王陵可。
然王陵稍显憨首,陈平可以辅助他。
陈平智谋有余,但难以独当大任。
周勃稳重厚道,将来安定刘氏江山的一定是他,可命他为太尉。”
吕雉还想再问,刘邦摇了摇头:“此后的事,你也不会知道了。”
二十五日,刘邦驾崩。
未央宫顿时哭声一片。
但吕雉迅速擦干眼泪,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秘不发丧。
“审食其,”吕雉召来这位自沛县时期就追随刘邦、对她忠心不贰的心腹,“诸将当年与陛下一样都是平民出身,如今却要向北称臣,心中多有不服。
我担心他们不会真心侍奉年轻的新帝。”
审食其低头道:“皇后的意思是?”
“不如将功臣全部诛杀,以绝后患。”
这番话被曲周侯郦商听闻,他急忙求见审食其:“我听说皇后秘不发丧,欲诛尽诸将。
若真如此,天下危矣。
陈平、灌婴驻守荥阳有十万大军,樊哙、周勃在燕代之地有二十万兵马。
若闻长安诛杀功臣,他们必联合起兵反叛。
到那时,朝廷内乱,外有匈奴、南越虎视眈眈,汉室危在旦夕!”
审食其将这番话转达吕雉。
吕雉沉默良久,她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。
于是下令发丧,并赦免天下,立太子刘盈为帝,是为汉惠帝。
她自己则被尊为皇太后,移居长乐宫,但朝政大权己牢牢掌握在她手中。
汉惠帝刘盈时年十六,性格仁弱,与父亲刘邦的豪迈果断、母亲吕雉的刚毅狠辣截然不同。
他即位后,吕雉的第一个报复目标就指向了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。
戚夫人是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,曾多次鼓动刘邦废黜刘盈的太子之位,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。
这一旧怨,吕雉从未忘记。
她先将戚夫人囚禁于永巷,剃去她的秀发,用铁链锁住她的脖子,强迫她每日舂米。
昔日娇艳动人,能歌善舞的戚夫人,如今己沦为阶下囚。
戚夫人一边舂米,一边悲歌:“子为王,母为虏,终日舂薄暮,常与死为伍!
相离三千里,当谁使告汝?”
这首歌传到吕雉耳中,她勃然大怒:“你还想靠儿子报复我不成?”
吕雉连续三次派遣使者召赵王刘如意进京。
但赵相周昌心知吕雉不怀好意,每次都借口赵王有病在身,拒绝送他去长安。
周昌曾是刘邦亲命的辅政大臣,以刚正不阿闻名。
当年刘邦欲废太子刘盈,正是周昌在廷上强谏,才使刘邦暂时放弃这一念头。
吕雉为此曾向周昌跪谢,但此刻,她己容不得任何人阻碍她的计划。
吕雉改变策略,先召周昌入朝,再派人召刘如意。
失去周昌保护的刘如意不得己来到长安。
仁慈的汉惠帝知母亲有心加害这个异母弟弟,亲自到灞上迎接,并将刘如意带入自己宫中,同吃同住,使吕雉一时难以下手。
几个月后的一个清晨,汉惠帝外出射箭。
刘如意年少贪睡,未随同前往。
吕雉抓住这个短暂的空当,派人强行灌毒酒给刘如意。
待汉惠帝回宫,弟弟己气绝身亡。
解决刘如意后,吕雉的报复转向戚夫人。
她下令砍断戚夫人手脚,挖去双眼,熏聋双耳,灌下哑药,然后将她扔进厕所,称为“人彘”。
数日后,吕雉特意邀请儿子汉惠帝观赏“人彘”。
当刘盈得知这个在污秽中蠕动的肉团就是昔日美丽的戚夫人时,惊恐万分,放声大哭,从此一病不起。
他派人告诉母亲:“此非人所为。
臣为太后子,终不能治天下。”
此后,汉惠帝终日饮酒作乐,不理朝政,朝廷大权彻底落入吕雉手中。
汉惠帝七年(公元前188年),二十三岁的刘盈郁郁而终。
发丧那天,吕雉干哭无泪,群臣面面相觑。
年仅十五岁的侍中张辟强(张良之子)对丞相陈平说:“太后独有孝惠一子,今崩却哭而不悲,君知何故?”
陈***问:“何故?”
张辟强道:“帝无壮子,太后畏君等。
君今请拜吕台、吕产、吕禄为将,统率南北军,并请吕家人入宫为官。
如此太后心安,君等方可免祸。”
陈平依计而行,吕雉这才痛哭失声,泪水终于落下。
她对张辟强的“建议”心领神会,开始大规模提拔吕氏外戚。
吕雉立汉惠帝的庶长子为帝,史称前少帝,自己临朝称制,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统治者。
她追封己故长兄吕泽为悼武王,以此打破刘邦“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”的白马之盟,为封吕氏为王铺路。
廷上,右丞相王陵首言反对:“高帝曾杀白马盟誓‘非刘氏而王,天下共击之’。
今封吕氏为王,岂不违背盟约?”
吕雉不悦,转向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。
陈平答道:“高帝平定天下,封刘氏子弟为王;今太后称制,欲封吕氏兄弟子侄为王,亦无不可。”
退朝后,王陵责备陈平、周勃:“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,君等不在场吗?
今太后欲王吕氏,君等阿谀背约,他日有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?”
陈平坦然道:“面折廷争,吾不如君;全社稷,定刘氏之后,君亦不如我。”
吕雉明升王陵为太傅,实夺其相权,王陵愤而辞官。
吕雉任命陈平为右丞相,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,但审食其并不处理丞相事务,只监管宫中,如同郎中令,实际朝政均由吕雉决断。
与此同时,吕雉将魔爪伸向刘邦的其他儿子。
赵王刘友(原淮阳王,刘如意死后改封赵王)被吕雉强迫娶吕氏女为妻。
刘友不爱吕女而爱他人,吕女妒忌,向吕雉诬告刘友曾说“吕氏安得王?
太后百岁后,吾必击之”。
吕雉大怒,召刘友至长安,囚禁于府邸,断其饮食。
刘友最终饿死,葬以民礼。
继任赵王刘恢(原梁王)同样被强迫娶吕产之女。
刘恢有心爱的姬妾,被吕女毒死。
刘恢悲愤自尽。
吕雉认为刘恢因妇人弃宗庙礼,废其嗣位。
燕王刘建去世,留有一子,吕雉派人杀之,使刘建绝后,燕国被废除。
只有代王刘恒(后来的汉文帝)因其母薄姬不受宠幸,且行事谨慎,得以保全。
齐国刘肥此前己在吕雉胁迫下,认妹鲁元公主为太后,并以城阳郡献公主为汤沐邑,才免于一死。
在清除刘氏宗亲的同时,吕雉大封诸吕。
她封长兄吕泽之子吕台为吕王,吕产为梁王;次兄吕释之之子吕禄为赵王,吕台之子吕通为燕王。
又封妹妹吕嬃为临光侯,开创女性封侯先例。
吕氏家族中先后十余人封侯拜相,掌控南北军,权倾朝野。
然而吕雉的统治并非只有血腥。
她深知经过秦末战乱和楚汉之争,天下需要休养生息。
一天,吕雉在长乐宫接见相国曹参。
曹参自接替萧何后,一切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,无所变更。
“曹相国,”吕雉问道,“近来朝中有何要事?”
曹参脱帽谢罪:“敢问太后,陛下与高帝相比如何?”
吕雉道:“不如高帝。”
曹参又问:“那么臣与萧何相比呢?”
吕雉沉吟片刻:“君似不及。”
曹参点头:“陛下说得对。
高帝与萧何定天下,法令既明。
今陛下垂拱而治,参等守职,遵而不失,不亦可乎?”
吕雉沉思良久,最终认可了曹参的无为而治理念。
她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,减免赋税,鼓励农耕。
公元前191年,她下诏废除秦朝制定的“挟书律”,允许民间收藏书籍,为后来文景之治的文化繁荣奠定基础。
她还亲自督导修订《二年律令》,其中明确规定:“夫贵妻卑,妻事夫如地事天”,这一维护夫尊妻卑的律条,却也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妇女的某些权益。
为促进人口增长,她对年满十五至三十岁不婚的女子征收五倍算赋,这一政策虽加重了未婚女子负担,但确实促进了战后人口恢复。
在经济领域,吕雉两度推行货币改革,试图以轻钱替代重钱,但均因准备不足和管理混乱而失败,造成通货膨胀。
对外关系上,吕雉面临严峻挑战。
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,势力强盛。
刘邦驾崩后,冒顿遣使送来信函,言语轻佻:“孤偾之君,生于沮泽之中,长于平野牛马之域,数至边境,愿游中国。
陛下独立,孤偾独居。
两主不乐,无以自虞,愿以所有,易其所无。”
这封信实为求婚,但在吕雉和群臣看来,无疑是极大的侮辱。
吕雉勃然大怒,召集群臣商议,欲斩杀匈奴使者,发兵征讨。
妹夫樊哙激昂请战:“臣愿得十万众,横行匈奴中!”
但是,吕雉冷静下来,意识到经过多年战乱,汉朝确实无力与匈奴全面开战。
她采纳季布建议,忍辱负重,回信冒顿单于:“单于不忘弊邑,赐之以书,弊邑恐惧。
退日自图,年老气衰,发齿堕落,行步失度,单于过听,不足以自污。
弊邑无罪,宜在见赦。
窃有御车二乘,马二驷,以奉常驾。”
她继续实行和亲政策,但匈奴依然三次入侵陇西等地,攻城屠邑,掳掠人口,汉军只能被动防御。
对南越,吕雉采取强硬态度。
她听从部下建议,禁止与南越进行铁器贸易,试图从经济上制约这个南方政权。
然而这一政策适得其反,南越王赵佗愤而称帝,并发兵攻打汉朝边境,连败数县。
吕雉派兵征讨,却因南方湿热,士兵多病,久攻不下。
只有对卫满朝鲜,吕雉采取怀柔政策,承认其外臣地位,但这反而助长了卫满朝鲜的势力,为后世留下隐患。
高后八年(公元前180年)三月,吕雉参加一年一度的除灾祈福仪式。
回宫途中,据说被一条黑狗般的怪物撞伤腋下。
占卜者称此为“赵王如意为祟”,吕雉自此一病不起。
随着病情加重,吕雉深知自己时日无多。
她召集吕产、吕禄等侄辈,安排后事。
“高帝己定天下,曾与大臣盟约:‘非刘氏王者,天下共击之’,”吕雉虚弱地说,“今吾吕家三人为王,大臣多不平。
吾即崩,帝年少,大臣恐为变。
汝等必据兵卫宫,慎勿送丧,勿为人所制。”
七月三十日,吕雉病逝于长乐宫,与刘邦合葬长陵。
临终前,她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,统领北军;梁王吕产统领南军,并告诫他们:“我即崩,大臣必变。
你等一定要掌握兵权,保卫皇宫,千万不要为我送葬,不要被人所制。”
然而吕氏子弟才能平庸,远不及周勃、陈平等开国功臣。
吕雉统治的十五年,是汉朝从开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。
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,其统治经验和教训,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重要借鉴。